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辽宁盘锦·10)直接威胁南京、武汉,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 )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
C
青化砭战役
D
平津战役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青化砭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山东威海·9)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2019·呼和浩特·13)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皖南事变”都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2017·内蒙古赤峰·7)以下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2024·广西中考·7)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2023·广西·9)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2022·江苏泰州·33)观察如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2017·内蒙巴彦淖尔·11)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2022·湖北鄂州·4)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2023·山东临沂·11)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2019·贵州黔南等州·9)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热门试题
1.
(2020·河南郑州三模·29)1926年12月,毛泽东在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说:“农民问题只有经济意义。我们只想减租,不想夺取地主土地。”后来,中共土地委员会决定“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这些做法
2.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
3.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4.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5.
(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2)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 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