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且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D。
相关题目
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失误。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
(2014·贵州毕节·21)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6·江苏镇江·13)1971年10月26日,中国外交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某国际组织秘书长发来的电文,告之了该国际组织二十五日通过的决议。毛泽东获悉后高兴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由此判断中国被黑人兄弟抬进了哪一国际组织( )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时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2017·浙江台州·20)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 ①中美关系不断的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2016·黑龙江龙东·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2018·湖北潜江等四市·17)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宜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将下列图片前的序号与相对应的精神品质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热门试题
1.
(2018·浙江温州·16)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2.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
3.
(2019·广东清远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郡县制
4.
(2022·广东省一模·8)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在北京颁布,规定中华民国“永为统一民主国”,中央立法权包括外交、国防等,各省可自主制订本省宪法,省级制宪机关的构成必须遵照国家宪法的规定,其立法权包括财政、田税等,从而事实上作出了联邦制的规定。这体现了
5.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4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