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三文化史
>
中国古代思想史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 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相关题目
(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
(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热门试题
1.
(2022·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2)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 )
2.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11)赫梯古王国时期的约200条的《赫梯法典》,几乎看不到神的影子。到了帝国时期,神的地位远远高于古王国时期,神祗直接介入国家高层司法领域。这一变化反映出赫梯( )
3.
(2014·新疆乌鲁木齐·3)安史之乱平等以后,唐于回纥(回鹘)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双方互市贸易进入繁荣时期。此时,内地商人来到西域能看到的场景是( )②“开元通宝”“大历通宝”货币流行西域 ③胡旋舞盛行 ①马绢贸易兴隆 ④匈奴武士在街头表演技艺
4.
(2024·广西高考·5)明初,北京内城“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因此官府在皇城四门外等地修建民房和店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明中后期,“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形成“布棚摊子满前门”的外城市肆。这反映了( )
5.
(2024·江苏南通三模·2)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诸侯王交往。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