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三文化史
>
中国古代思想史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2009.山东基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
(2009.上海历史.3)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2008.上海单科A组.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2007.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热门试题
1.
(2011.上海单科.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多阶层之变动,并对其演变进行了如下的分期(见表1)。以下选项中,符合表1中社会演变分期之观点的是( )表1中国古代社会演变分期
3.
(2024·江西鹰潭二模·6)清末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据表可知江西近代工业发展( )表2 清末江西主要工矿企业一览表资料来源:根据杜陶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附录“历年所设本国民用工矿、航运及新式金融企业一览表”编制。
4.
(2025·云南楚雄联考·5)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事务,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 )
5.
(2018·吉林二模·4)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