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三文化史
>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09.上海历史.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
B
C
D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A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C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体现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应该是D。
相关题目
(2012.海南单科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2014.海南单科.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2018·天津高考·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2019·海南高考·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2020.1·浙江高考·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
(2018·海南高考·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热门试题
1.
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
2.
狭义的汉服专指汉代关中京畿地区为代表的服饰系统。长沙马王堆墓(长沙国,下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出土竹简记载:“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简文表明当时长沙
3.
(2024·吉林三模·6)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曾写文章指出,中国“农桑不振”,应该效仿欧美国家,成立农会,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研究。同时,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也上奏折,请求成立农会。上述材料表明( )
4.
(2023·江西九江一模·3)宋孝宗在位27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达到34人之多;同时,孝宗还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有不同的政见;另外,还重用他当皇帝之前的部属们制约宰臣,孝宗这些做法有利于
5.
(2018·山西六校第四次联考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提花机能用提花来综控制上万根经纱。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明初农工生产在政府的奖励政策下,得以迅速恢复,产量提升,手工业发达与商业的繁荣,造就了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丝绸纺织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促使明代蚕桑丝绸业的生产与贸易,走向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丝绸生产的技术与质量,创造出璀璨的明代提花丝绸艺术。 ——整理自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 材料二 (英国)唯一的例外是约翰·凯发明的并于1733年取得其专利权的“飞梭”——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但是,仅有“飞梭”是不够的,于是,人们为鼓励那些促进了生产的发明,谨慎地开展了一场协调一致的运动。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提花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提花纺织技术对明清时期纺织业生产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