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故选C。
相关题目
(2008·宁夏文综·8)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2019·河南鹤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2)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 )
(2013·安徽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2020·山东济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3)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二模·33)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王权高于教权 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2020·北京高考·11)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在演说中提到,雅典人皮洛斯被剥夺了公民权,由于生活穷困,他混入民众法庭(陪审法庭)骗取津贴,结果被判处死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②雅典民主仅适用于城邦的高等级公民③所有雅典人都有权获得城邦发放的津贴④只有雅典公民才能担任民众法庭的陪审员
(2021·浙江台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4)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在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 )
(2020·山东威海二模·11)1529年,英王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表明英国( )
热门试题
1.
(2023·浙江台州一模·7)下图是清朝时期的一种票据,由天祥钱庄发行。这一票据
2.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3.
(2024·天津中考·8)“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
4.
以下是《1876—1911年中国境内修建铁路所经省份表》。与铁路修建状况相关的因素有( )①拱卫京师的需要 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③近代工业的发展 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