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1·湖北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2)
是印度种姓的一个阶层,他们是生产阶层,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他们要布施、纳税,他们养的猪、羊,往往成为祭品,他们的身份比较低,受到压迫和剥削。这个阶层是( )
A
婆罗门
B
首陀罗
C
吠舍
D
贱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他们是生产阶层,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他们的身份比较低,受到压迫和剥削”并结合印度种姓制度可知这一阶层是吠舍,故选C项;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A项;首陀罗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阶层服务,排除B项;贱民不在种姓范围之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1·海南单科·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2020·辽宁锦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在西非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
(2022·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考试·11)观察表4,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表4
(2020·北京高考·12)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2022·天津市红桥区二模·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4分)(20分)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30)【加试题】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2015·海南单科·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2021·湖北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4) 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后沿尼日尔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海最盛时期,疆域空前辽阔。然而,16世纪末帝国就瓦解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2022·四川省凉山州二模文综·35)20世纪初,英国等国在非洲殖民地开展棉花种植推广,成功地在苏丹、乌干达和马拉维等地将棉花种植纳入原有的粮食作物种植之中,当地耐旱高产的高粱因为无法与棉花种植兼容而被逐渐放弃。此后,非洲棉花产量增加并大多出口到国际市场。据此推知( )
(2022·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高三12月大联考·13) 19世纪上半期,相继爆发了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这次浪潮被称为“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被称为“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 )
热门试题
1.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
2.
(2023·黑龙江哈尔滨·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3.
唐代后期以来,“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北宋中期清查出漏税耕地三百六十万亩,又对全国耕地按照肥瘠程度进行征税。该项政策的实施( )
4.
(2024·湖南永州三模·5)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5.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