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
相关题目
(2020·山东滨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9)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
(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22)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2020·山东菏泽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并非皆大欢喜,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下列属于“愁”的国家是( )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29)【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
(2020.1·浙江高考·21)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2011·北京文综·23)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2015·天津文综·1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2021·山东枣庄高三4月模拟考试·13)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
(2021·清华大学2021年10月高三诊断性测试·35)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 )
(2022·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2)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 )
热门试题
1.
1407 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琉球、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除少数的几个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使节的来访都与郑和的出使有 关。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2.
(2019·河北唐山摸底考试·27)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竟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
3.
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由私人耕种,产出的粮食归劳动者所有。私田需要定期分配,每三年进行一次。公田则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公田的产出归各级贵族所有。由此可知,井田制下( )
4.
(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测试·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为了生存自救,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在计划、分配、大农活、用水、抗灾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即“五统一”)下的“责任田”。1961年春,安徽省委对包产到户加以支持和引导,并将这种形式定名为“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1961年3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实行“责任田”的问题在华东小组作了发言引起不同看法。3月15日,曾希圣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安徽试行“责任田”的由来、主要好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毛泽东明确答复:“你们试验嘛!”7月8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径蚌埠时,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试行“责任田”的情况,毛泽东表示:“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推广。”这样,到8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猛增到占全省总数的70.8%,到年底到达90.1%。据估计,当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约占总数的20%。……毛泽东明确表示,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后不能再退了,这是最后的政策界限,“责任田”这类办法没有必要再试行下去。1962年3月,曾希圣在安徽的“责任田”被宣布犯了“方向性”错误,安徽省委和曾希圣不得不进行检讨,承认“这个办法是迎合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办法。” ——摘自郑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曾希圣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安徽能够试行“责任田”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曾希圣的上述试验被终止这一历史现象的看法。(9分)
5.
(2019·山东济宁·6)“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