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的这些内容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和原则上,而不是具体规范,所以B项错误;罗马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后社会的需要,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形成后来的民主制度,更无所谓维护一说,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与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无关,所以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2024·广东高考·9)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将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2022·湖南·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2024·湖北高考·16)【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2。图2 西汉形势图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材料二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8分)
(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2022·浙江高考·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他是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热门试题
1.
(2024·福建厦门四模·8)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内迁了大量学校,还根据需要增设学校,并通过贷金制、公费制保障学生就学,教育经费支出仅次于军费。这些措施( )
2.
(2023·甘肃平凉·6)《黄水谣》歌词中写道:“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根据歌词判断,该作品创作于( )
3.
(2016·湖北十堰·2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的决战。下列哪种排序正确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 )
4.
重农学派是法国18世纪重要的思想流派。他们认为国家财富的根本在于土地和在土地上开展的农业,国家要优先发展农业,允许粮食自由买卖,废除封建义务,进而废除国家对工商业的限制,从而发展市场经济。其主张表明,该学派旨在通过经济改革( )
5.
明人何良俊记载,正德以前,百姓“十九在田”。嘉靖时“民命不堪”,“去农而为乡官家人者,十倍于前矣”“去农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去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