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答案】(1)变化:里典和里老选拔标准从个人能力转向了年龄和社会地位。(2分)原因:秦朝统一后,需要建立一套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的影响。(2分)(2)两面性:一方面乡保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代表国家管理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的延伸,体现了国家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乡保又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在国家政策与地方利益、公共责任与个人利益之间寻找平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自主性、复杂性与灵活性。(4分)(3)特点:历史悠久,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基层治理与宗法制相结合,体现家国同构;中央集权与地方基层自治相结合,有一定的自治色彩;儒家思想渗透基层管理之中,重视道德教化。(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试题答案:
(1)题目要求考察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一反映了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里典(里正)和里老的产生方式从推选变为由官府任命,同时选任的标准也从注重才能、德望变为注重年龄和有无爵位。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国家实现了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因此秦政府希望通过控制乡里制度来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同时,法家思想的影响也使得秦政府更加注重权力和秩序的维护,从而推动了乡里制度的变化。
(2)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副面孔”。乡保是在地方和国家之间担负重要角色的人物,材料二称他为“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这体现出乡保的“两副面孔”。一方面,乡保需要管理乡村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具有国家权力的执行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乡保又是村庄里的人,是地方社会的一部分,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兼具了地方社会的利益代表者的角色。
(3)据材料三“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可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具有严密的组织性;据材料三“都是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可知古代基层治理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地域联系,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说明宗法观念对基层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据材料三“都声称遵从《周礼》”可知古代的基层治理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据材料二“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可知古代的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内在独立性,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基层自治相结合的特点;据材料一“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材料二“乡保平均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可知古代的基层治理具有继承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