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考查古代中国的小说。结合材料“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C项正确。A项“宗教传播载体”,D项“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对材料的误解。B项材料无法体现。
相关题目
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2024·河北高考真题·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2024·广东高考·6)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选取角度:多民族的交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2020.7·江苏高考·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2024·吉林高考·12)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热门试题
1.
(2022·浙江舟山高二下期末·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以下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有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线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2.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于_____年
3.
西汉建立:BC____
4.
如表所示是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些公司的兴衰反映出( )
5.
有学者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潮指出:“外在的宇宙仍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式的概念所表述……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解释系统,于是就用它作为理解和处理天地人神一切问题的内在理路,由此衍生出种种知识与技术。”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