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青岛·4)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大儒荀卿在游历秦国后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下列最能推动这些“风俗”形成的是( )
A
百家争鸣
B
商鞅变法
C
秦朝统一
D
儒学传播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百姓、百吏的表现体现出明显的民顺官恭的特点,这应该是在商鞅变法措施下,秦国通过严刑峻法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才会有材料中情形的出现,商鞅变法开始时间是公元前356年,故选B项;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与争鸣的概述,不是秦国民顺官恭社会面貌形成的原因或推动力量,排除A项;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朝还没有统一,排除C项;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广施仁政,秦国治国思想主要是法家,不是最能推动的,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湖南衡阳·1)“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2022·黑龙江大庆·1)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
(2020·湖南怀化·2)“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023·江西·4)如图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2024·广东广州·3)孔子认为“为仁由己”,每个人都能成为弘道者;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的活动看做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这体现了儒家( )
(2018·山东潍坊·3)观察下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 )
(2015·山东聊城·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2024·内蒙古赤峰·2)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 )
(2024·湖南长沙·1)《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 )
热门试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
据苏联学者统计,1937年苏联进口机器只占国家需要量的0.9%,引进外国技术比1931年减少了87%。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3.
(2023·浙江绍兴·3)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4.
(2019·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27)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5.
(2020·海南高考·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8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51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9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