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山东济南·3)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
A
汉文帝以德化民
B
汉武帝独尊儒术
C
光武帝释放奴婢
D
孝文帝改用汉语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魏主”“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记载反映的是孝文帝改用汉语。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等内容,故D项正确;题干中的“魏主”为北魏孝文帝,汉文帝以德化民发生在西汉,排除A项;汉武帝独尊儒术也发生在西汉,排除B项;光武帝释放奴婢发生在东汉,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0·江苏南通·16)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该战役( )
(2020·贵州黔南·3)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2016·湖北咸宁·13)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2019·山东青岛·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 90 周年,2019 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2018·山东聊城·5)“(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2024·黑龙江牡丹江·3)“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变法之令,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了。”由此可见秦国国势的强盛源于( )
(2018·四川内江·2)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的“一强” 是指
(2015·湖北孝感·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2023·江西·4)如图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2019·江苏泰州·30)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热门试题
1.
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指
2.
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的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这一系列举措意在( )
3.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我国江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平原丘陵相间分布,自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过着简单的渔猎生活。魏晋以来,这一地区受战乱影响远逊于北方,北方士民大量南迁,与吴越山民不断融合;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更使南方经济区与北方经济区连在了一起,发展趋同,农耕社会形成。南宋以降,江南商业发展,城镇繁荣;至明清,农商社会渐趋于成熟。——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材料二近代江南地区开埠最频繁也最为密集,这些埠口像大大小小的窟窿一样,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自此浸入、渗开。江南地区城乡社会演变由此缓慢发生。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逐渐被打破,买办、资本家、无产者成为新生社会力量;纱、布、五金、煤油涌进乡村,传统手工业者的痛苦开始了,而同时从事丝茶营生者获利暴增。——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浙江经济迅速发展,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解放出来,聚集城市,进而使其城市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9年,浙江的城镇人口为550万,占总人口的14.5%;到1998年,城镇人口达到1637万人,占总人口的36.7%;到了2007年,城镇人口为2894.3万人,占总人口的57.2%。——摘编自单东《浙江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与宝贵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浙江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
4.
(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8)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安排了“五五”计划。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上变化反映了
5.
(2019·山东济南一模·30)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17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1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64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