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
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
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知中原汉族人民普遍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体现了当时中原汉族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故选B项;中原百姓社会风尚的改变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说教的产物,排除A项;中原地区本来就是政治、经济中心,不存在区域开发的问题,排除C项;“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地方特产,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24)表1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2025·福建泉州高一期末·11)下表体现了明朝
(2012.上海单科.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形成了英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也由此产生。可见,工业革命( )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2024·山东日照三模·2)《汉书》首创并特别重视《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专章论述全国疆域、政区、户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这反映了( )
(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2011.山东基能.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2021·山西怀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热门试题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出现了( )
2.
在距今约6500年的浙江湖州马家浜文化中期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在建筑遗存的周围发现了九条人工开凿的排水沟、两条饮水沟渠,还发现了一批石器,其中以用于砍削的锛和穿孔斧最具特征。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
3.
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4.
29.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5.
(2012.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