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0·山东淄博高三一模)《韩非子》记载:“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 )
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 ②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
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鲁人擅长编织,而越人则喜欢赤脚,这样鲁人到越去,编织的东西卖不出去就会贫穷,说明这是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不同的生活、生产习惯说明战国出现地域性经济差异,故①②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受到歧视,故④排除。
相关题目
(2015.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西周初期土地在进行交换时,交换双方必须报告执政大臣,执政们也慎重处理,派员勘探,记录存付史官;西周晚期时土地交换过程中不复有王室大臣出席。这一现象反映出( )
(2021·福建龙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7)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其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①注重西学 ②经世致用 ③中体西用 ④顺应潮流
(2017·海南高考·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6)时人评价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龄)之意欲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由此可见,“此颇不合”是指( )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青岛三模·10)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法国一些封建领主设立新市镇,吸引拥有自由身份的“客籍民”开垦他们的荒地并且交纳地租。这些“客籍民”逐渐获得公民权和行政自治权。新市镇的出现( )
2.
安史之乱于______年至______年(仅写数字)
3.
(2018.11·浙江高考·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4.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5.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