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广东深圳一模·24)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A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再也没有世亲世禄的基础,故选A项;“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没有世袭的基础,也就对宗法制造成了冲击,排除B项;“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是地方势力割据,不是“勾结”,排除C项;“谷禄官俸制度”强调官僚机构的建立,巩固中央集权,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0·海南单科·10)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
《礼记·表记篇》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据此,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意识( )
(2015·四川德阳一模·4)《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2008.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先秦时期有“乐教”传统,西周主要是“功成制礼”之乐,而到了战国时期,却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情形。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2022·辽宁大连二模·6)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蒙古、新疆、西藏为屏藩保障腹地安全和以琉球、越南等藩属国为“藩篱”屏卫中国的传统疆土观念逐渐向“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转变,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表明( )
(2024·山东枣庄二模·6)图3为1908年《时报》刊登的漫画《将来一斤之菜价》,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图3
(2021·重庆高考·13)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1)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
(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热门试题
1.
《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书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2.
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3.
图是历史上某一帝国的疆域图,关于该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4.
(2023·北京东城区一模·5)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14 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5.
(2019·四川南充一模·26)西汉以来,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纷争不已,唐初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仰靠,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一举措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