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 )
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 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
③运动具有不平衡性 ④“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故①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参加者具有广泛性,故②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不平衡性,故③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中“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24·山东日照三模·2)《汉书》首创并特别重视《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专章论述全国疆域、政区、户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这反映了( )
(2023·天津高考·12)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2019·四川德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分)
(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战国中晚期
(2025·广西玉林四校联考高一期中·14)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2014·浙江衢州一模·10)《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2024·八省八校高三联考二·6)下表为晚清名臣胡林翼统计的清咸丰七年到十一年(1857—1861年)湖北省文武职官及其眷属等的死亡情况。据此可推断( )
(2021·江西抚州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5)贞观年间重修《氏族志》,以官爵高下作等级。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第三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显庆四年(659年),高宗又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升武氏为第一等。该现象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2.
3.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戎人墓地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有铜鼎、簋、壶、鬲、豆、戈、盘、舟、匜和玉佩、琮、金器、陶罐,以及铜礼器编鎛、编钟、编磬等,器物形制基本完全中原化。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
4.
(2019·四川攀枝花·10)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5.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