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吉林五校高三联合模拟·11)欧洲中世纪初,王权软弱,权力分散;而基督教占有大量土地和庄园,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中世纪后期,王权逐渐强大,王权逐渐高于教权。此变化根源于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
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C
大学的广泛建立
D
教会势力的衰落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结合中古欧洲相关知识,欧洲封建社会的两大政治力量:一为教权,另一个为王权,其演变进程:初期相互利用扶持阶段,中期王权教权对抗、教权极盛阶段,13世纪王权加强、教权衰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转向支持王权是其根本原因,故选A项;城市的兴起与自治与教会势力的衰落是原因,但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B项;大学的广泛建立与城市的兴起与自治有关,与王权变化无关,排除C项;教会势力的衰落只是推动王权增强的客观外部因素,并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8)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明确“拟定空军与陆海军联合作战方针”。1933年,国民政府把空军建设时间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国民政府此举的背景是( )
下表是1840—1910年英国进口模式统计数据,从中可知当时的英国( )
(2024·河南郑州二模·9)表2表2是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比较简表。这一演变( )
有学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革命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事件符合此标准的最早的是
表3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约500—565)的代表作。表3普罗科匹厄斯被誉为是继古希腊修昔底德、波里比阿之后“垂训史观”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他的著作( )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一方面开展直接救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开展以工代赈,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体现了陕甘宁边区扶贫工作
(2018·安徽蚌埠一模·16)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
(2024·山东济南三模·13)表1是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表1
(2019·辽宁沈阳三模·26)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有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热门试题
1.
(2022·四川攀枝花·9)“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2.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32)有学者说:“美国很美,却难以效仿。”其最难以效仿的是
3.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2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2023·河南信阳二模·14)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共产国际指示在中国推行“土地国有”的政策。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通告指出:“农民是小私有生产者”,“他们热烈起来参加土地革命”,“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的所有权”。上述调整
5.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彬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