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2024届湖南长沙新高三适应性考试·12)中世纪前期,贷款主要是教会对穷人的一种接济,无需利息。中世纪后期,尽管教会极力反对,有息贷款仍得以在社会上盛行并被人们接受。这一变化
A
源于商品经济发展
B
反映教会日益腐败
C
利于救济民众生活
D
体现人文主义复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贷款……无需利息……有息贷款”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开始尝试有息贷款这种形式,故选A项;据材料“尽管教会极力反对”可知,教会极力反对有息贷款,这不能反映教会日益腐败,排除B项;有息贷款是债权人利益的体现,贫苦大众更多的是承担利息负担,与救济民众生活相违背,排除C项;人文主义复兴主要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与经济贷款关系不大,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15)下图为1960~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据此可推知,中国的“对外援助”
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录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2024·山东潍坊二模·9)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4分)材料一——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构建新政权的运行秩序。新中国成立后,一届人大制定和颁行了1954年宪法,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制度。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又颁行1982年宪法,并逐步提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等重大理念。后来,又根据客观实际需要,推进宪法与时俱进,形成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个宪法修正案,真实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及时确认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就与经验,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摘编自杨琳吴磊《中国共产党人民宪法观的百年演进与内在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我国制宪实践的发展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中国的制宪实践。(6分)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270张以上)即可当选总统。美国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这突出反映了美国
(2024·河北保定一模·15)1915年,德国通过丹麦国王派人去俄国探媾和意向,俄国对此表示欢迎。1916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主张用协商方式与德国媾和,法国前总理茹卡也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的要求。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据《明史?卷七零?选举志》记载洪武三年诏云:“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这反映了
(2024·福建莆田二模·11)1982年,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这( )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中的是( )
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对此,清朝解释海河既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热门试题
1.
《隋书》载:“古先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四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由是泽敷四海,庆流子孙。”这说明谏议制度( )
2.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8)1925年11月,毛泽东在其执笔的《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国民政府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3.
(2020·湖北荆门·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4.
(2018·四川宜宾一模·31)图4是丁聪1981年画的一幅漫画,作品试图表达的主题思想是
5.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