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3)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系列壁画《上帝创世》《创造夏娃》《创造亚当》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位身着白袍、长着白色长发和长髯的睿智老者形象。这体现了
A
宗教改革的发展
B
神学束缚的摆脱
C
人文主义的影响
D
理性主义的兴起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从材料16世纪初可知这一时期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在其作品中将上帝描述为睿智老者的形象,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故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并未摆脱神学束缚,排除B项。理性主义的兴起于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新加坡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这说明当时两国(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冲突、融合。图3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图3 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图4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加以阐释。(要求:在答题卡的图4中用“→”标出该人口迁徙活动方向;运用图3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13)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2021·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8)表1表1为1864—188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货值统计表(单位:万关两)据此可知,当时
1947年后美国制作了多部电影,其中苏联的形象被塑造成“邪恶的、懦弱的、精神不稳定的、无情工作的机器人”,而美国形象是“无辜的、勇敢的、聪明的、守法的自由思想家”。这一现象源于
(2020·广东惠州三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到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明清时期,“松江织造之精,誉满全国,产布之盛,衣被天下”。——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材料二 陆地棉原产美洲危地马拉和墨西哥高原地带,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19世纪80 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筹办机器织布局,传统棉花绒短而缺乏弹性、加之产量较低,难以满足机器纺织的需要。1892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有规模地引种陆地棉,输入湖北种植。但引种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棉种退化迅速,引种效果差强人意。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陆地棉的科学引种与驯化改良才取得了较大突破,并逐步取代我国传统棉种。——摘编自羌建《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和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花种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此,罗斯福政府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9)17、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一系列伟大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某位历史学者这样描述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情形:“起初,这些恶习蔓延得不快;它们不时受到惩处;但是到了最后,当这种疾病像致命的瘟疫一样流行时,这个国家就发生了变化,一个在公平和卓越方面首屈一指的政府竟变得残暴而又令人无法忍受。”这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 )
2.
(2009·江苏单科·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3.
(2024·浙江高考·22)以茶观史,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从17世纪后期开始,茶叶成为汉口商业贸易的龙头。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商获准来华贸易。于是,晋商在福建武夷山和两湖地区购买大批茶叶,经水路至汉口集散,再向北经水陆运输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的“外商”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在恰克图贸易开始之际,参与茶叶贸易的华商以晋商和蒙商为主,后来则几乎完全由晋商垄断。晋商在关内的大本营张家口,在明代原属贫瘠荒凉之地,物资稀缺,人烟稀少,但到19世纪时已经成为商贸聚集的重镇。——摘编自刘再起《晋商与万里茶道》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茶叶市场完全依赖中国的局面结束了。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叶产地依托民间力量,相继引进茶叶制造机器,形成了一个建立制茶工场的小高潮。与此同时,较具规模的茶叶改良公司也开始出现。1897年,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杂志《农学》创刊。在最初两年里,该刊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占据了最大篇幅。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减少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摘编自李长莉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材料三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呈现多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欧国家的实力开始削弱,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相应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发生了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亚非地区的肯尼亚、越南、印尼、乌干达等国的茶业崛起,并成为新兴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茶叶生产量超过印度,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旺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罗斯和美国成为新兴的茶叶进口大国。——据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前中期汉口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并概括这一时期汉口茶叶贸易的主要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挽救茶业危机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揭示19世纪后期中国茶业危机的根源。(6分)(3)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多极发展”的成因。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你对18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兴衰史的认识。(7分)
4.
(2024·重庆中考(A卷)·1)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5.
(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14)1899年,英俄达成协议:“(二)俄国保证不在长江流域为它自己或为俄国臣民……谋取任何铁路让与权,并且不直接或间接阻碍那个地区内英国政府所支持的铁路事业;(三)英国对于长城以北的铁路让与权也负有一种类似的义务。”这说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