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欣赏下列两幅美术作品,你觉得与此艺术风格类似的文学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日瓦戈医生》
D
《百年孤独》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题中两幅名画,其创作风格都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以此为条件,对选项进行判断,《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著作,故B项正确;《日瓦戈医生》是现代主义流派,故C项错误;《百年孤独》是拉美现代文学,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2·江苏泰州四模·15)20 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
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并不以印度造像中毕钵罗树为原型,而是以被视为得道长生的灵芝为原型。这反映了当时( )
(2025·广东肇庆高三一模·10)1961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重视节水工作;次年5月,建筑工程部又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建工厅(局)等“协助大工业用户合理安排用水,做好冷却水、空调水及部分洗涤水的循环使用、重复利用”。此举旨在( )
1907年,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写道:“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杨度旨在强调
(2019·广东百校11月联考·24)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
(2024·山东菏泽高三一模·14)表2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 )表2
1960年初,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历时十年,大渠盘绕在太行山腰,逢山钻洞、遇沟搭桥,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条。红旗渠的开凿说明(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摘编自王林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材料二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撇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摘编自姚昱《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材料三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橡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4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4分)(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6分)
(2018·安徽蚌埠一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闾里制”起源于先秦。简单说来,就是把城里的居民,按一定户数用高墙圈成方块状的“闾”;墙上设门,供居民出入;门侧设“弹室”一类的机构,配置“里正”一类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内中居民。 “闾里制”至隋唐进化为“里坊制”。唐代长安城大坊内部,四门加一条十字街,小坊内部,两门加一条横街。日出开坊门,日落敲街鼓60下后关坊门。 北宋定都汴梁后,里坊制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街坊制”。 至满清入关,北京城居民的住宅,又再次被栅栏分割、封闭。栅栏门晨启昏闭。清朝中叶以后,栅栏渐渐消失。 ——据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等 材料二 解放后,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都可以分得一块城市土地和一笔建设资金。各单位将土地用高墙一围,在内部自行规划办公、居住资源,工作、生活高度一体化,就成了一个个单位大院。 1952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批评“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工作的报告》指出:“由于建设计划是按‘条条’下达,各单位分别进行建设,北京市很难有计划地、成街成片地进行建设,至今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单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 ——据谌旭彬:《中国城市居民小区“千年建墙/拆墙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居民区演变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后“单位大院”兴起的原因及负面影响。(10分)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4)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在美国也流行“垮掉的一代”文学,辐射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热门试题
1.
(2019·内蒙古通辽·2)……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
2.
(2020·江苏镇江·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的建议之后
3.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政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02.6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600多个。这一运动( )
4.
(2024·四川广元·14)“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
5.
(2021·山东潍坊高三5月模拟·14)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当前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该条约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