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 )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④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同成立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①错误;由材料“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题,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故②正确;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发展中非友好关系,故③正确;“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方针,而非处理非洲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1836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在致首相墨尔本和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备忘录中强调指出:“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曼彻斯特的厂主甚至私下说:“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积极对外扩张的目的是( )
(2021·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20)巴黎公社下令禁止面包作坊做夜工,取消过去警察用以敲诈工人的旧的工作介绍所,封闭专门用高利贷来剥削工人的借贷处。这些举措
1872年,李鸿章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这表明
(2023··16)下面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贵族之间的冲突加剧,贵族集团基于各种原因选择离开母国前往异国的“出奔”现象频发,而“出奔”的结果无外乎定居他国、被杀、成功复国等三种情况。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二次联考·3)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
1500年欧洲仅有8000万人口,到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到1亿,1700年欧洲人口达到1.2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6)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该插图反映了( ) ①戊戌维新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②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③全国人民广泛拥护共和政体 ④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憧憬
1908年,威廉二世与英国友人交谈时透露,俄、法曾煽动德国干预布尔战争对付英国,自己予以拒绝并告知了英国。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列宁逝世后,布哈林成为新经济政策最杰出的倡导者,认为“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他相信“新经济政策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布哈林认为新经济政策“不需要强制”的主要依据是( )
热门试题
1.
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图1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甲”字形墓 “中”字形墓 “亚”字形墓图1
2.
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
3.
(2024·湖南永州三模·7)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训令指出议案内容“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义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由此可知( )
4.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5.
1469年,西班牙将分散的封建领地整合为统一政权。1480年,伊莎贝拉一世通过设立中央法庭削弱了地方司法权。1492年前后,西班牙王室整合了卡斯蒂利亚的羊毛贸易收入与阿拉贡的地中海港口税收,形成稳定的资金池。这可说明当时西班牙(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