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
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
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
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不难得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A项正确;经济中心迁移标志是南方人口的增多,以及南方赋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而非棉花的普遍种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信息,故C项无;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这并不直接代表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理论
(2023·山东临沂一模·6)1875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奏折中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这一见解
(2024·海南海口一模·9)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郊区农村通过土改,农民普遍开展文娱活动,有的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开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纷纷把神仙牌位推掉,换上毛主席像。这种状况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
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236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 )
有学者认为,今后国际制度的演变,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大的影响,但它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小,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018·山东潍坊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3分)
图2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 ) 图2 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
(2023··4)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
如图是中国文字演变的历程。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同时射策者800余人,高第者24人;孝庄帝时朝廷动荡不安,仍以考试选任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北朝的考试动辄数百、数千人,吏部任官除察举之外仍需考试。这有助于( )
2.
(2008.广东理基.6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3.
中华文明与世界上诸多文明不同,“中土素无国教矣”老子、孔子等先秦诸子“辩析名理,察于人文”,由是“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这表明,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之一是( )
4.
新石器时代晚期,镶嵌绿松石的玉石器在葬仪和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绿松石的镶嵌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嵌法和平面镶嵌法。孔嵌法沿黄河自东向西传播;平面镶嵌法与之相反,从甘肃、青海地区向黄河中下游传播。这可用于印证( )
5.
下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转载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星报》上的一幅漫画《东风压倒西风》(图2)。漫画意图表达图2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