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6)下面为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据此可知
A
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相对有限
B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C
中国外贸状况总体出现出超态势
D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由材料信息19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进口贸易迅速增长,结合这一时期的史实,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由材料可知中国出口贸易不断增长,说明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增加,排除A项;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进口贸易净值超出出口贸易净值,说明中国外贸呈现出入超态势,排除C项。
相关题目
“哥伦布大交换”对“旧大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下表可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 ) 玉米引植对“气候—治乱循环”的影响渠道示意图
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 )
(2022·江西省南昌市一模·29)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的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
在1919年之前,报刊上的“社会主义”总共只出现了34次,而自1919年开始,“社会主义”的出现次数猛增,“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成为和“社会”一样常用的政治词汇,几乎征服了所有政治流派”。这反映了
图5是一战前西方出现的德国百姓在德皇指挥下集体走正步的漫画。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新石器时代某遗址还保留着打进地下的成排木桩,以及大量带榫卯的木梁架结构,此外还发现有企口(榫槽相接)地板,雕花栏杆等。复原起来,这是一种将房子架高起来的干栏式建筑。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11)表2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对表2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
(2025·云南高三上联考·2)“‘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非虚说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弑君三十六,而远国之不相通问者不与焉。《春秋》既成之后,以迄乎秦,弑父与君之事息矣。”这种变化说明( )
1931年,一位美国男子写信给国会议员指出:“在我国,如果少雇佣妇女,就会给许多闲散的男人腾出地方……女性不回家我们就无法恢复正常和繁荣的时代。”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热门试题
1.
(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2.
(2023·海南高三模拟·8)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各省从风,州县并起,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这反映了当时
3.
(2025·陕西榆林高三模拟·6)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多个政权,由借用汉朝后裔之名立国到自称“中国”,使得“中国”一词的应用及含义发生变动。这一现象有利于( )
4.
15-17世纪,对欧洲人来说,非洲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奴隶。而到了19世纪,一部分殖民者领导的废奴运动却此起彼伏。废奴主义者坚决认为,一种更加有利可图的“合法”贸易在非洲可以发展起来。这说明( )
5.
(2018·河北衡水三月全国统一联考题·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