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但1890年12月的《申报》写道,上海人无论贫富贵贱“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伦理秩序瓦解
B
社会风气嬗变
C
政府统治失序
D
西风东渐加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清朝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能穿丝绸等材质的衣服,但晚清时期几乎人人都穿绫罗绸缎,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穿衣习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选B项;穿着丝绸与伦理秩序没有直接关系,且晚清时期伦理秩序瓦解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穿衣习俗是一种社会风俗,而非统治秩序,排除C项;丝绸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材质,并非西方传入,不属于“西风东渐”范畴,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 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2018·广东梅州一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或以科举功名震人耳目,或以经学、文学、艺术、藏书等成就为人欣羡,然而到了近代……随着西学挟坚船利地之威不断在中国扩大其影响。……苏州文化世族在适应潮流的过程中成功地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向,以废除科举为分水岭,开始由四书五经诗歌辞章转为声光化电等格致实学,这一转向除了西学传入的直接因素外,我们还可以从苏州社会与文化世族的家学传统中找到一条内涵的实学脉络。 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就局部而言是有一定的前瞻眼光,但站整体而言,科举废除之前,功名始终属于最具有吸引力的选择,西学只能屈居备用的替补位置……直到科举废除、功名无望之后,文化世族才积极因应,因而说其转向实属国家政策转变的结果,具有相当的滞后性。 (新文化运动)时代精英对“科学技术”的倡导,以及“科学技术”专业在社会中明显的谋生优势,直接影响了文化世族的专业选择……“工程技术”属于首选,其次才是“数理化”……这种新的专业取向与清季以来“尚实业、重技术”观念的盛行相吻合。但胡适认为文理科是本,实业是末,“国人决不可忘本而逐末”。 ——徐茂明《西学东渐与近代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文化世族教育转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州文化世族教育转向的特点及影响。(9分)
(2024·云南二模·10)15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根据该法案,“关于契约、婚姻等的纠纷、诉讼”必须在国内解决,禁止向国外法庭上诉。这一法案( )
(2018·浙江宁波十校高三9月联考·17)公元前4世纪末,某法律条款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它应当属于
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颇为华丽;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语,常被认为是汉武帝或董仲舒之言。经学者考证,“罢黜百家”最早语出西汉儒者卫绾,董仲舒仅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亦未言及“独尊儒术”。这表明( )有确立
汉代,人们将土木建筑中使用的土坯称为“土墼(jī)”。张骞通西域后,西亚、中亚的土坯制作技术传入内地,中原工匠把借鉴该技术制作出的大土坯称为“胡墼”。在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将这种土坯叫作“胡墼”。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汉唐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甚至有“哀毁”的自残行为。唐末宋初以后,“哀毁”的现象减少,匿丧和利用各种手段不守丧者越来越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如图是1959年上海市某银行的宣传海报,当年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强银行储蓄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人民储蓄工作》的指示,这主要是为了( )
热门试题
1.
(2024·山西高三1月调研·7)表2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统计表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工资统计年鉴(1989)》1951—197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现收现付制”为特征,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运行。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
2.
1895年清政府发出了“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鼓励民族资本参与开矿、办厂、修路等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 )
3.
(2013.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4.
(2024·山东潍坊二模·1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2)。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表2
5.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27)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19年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