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5·广东调研一·1)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酒的种类分为鬯与醴,每逢祭祀,用酒量很大,有时一次多至上百卣,而且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仅在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中就发现40尊青铜爵,足见当时社会饮酒之风的盛行。这表明商代( )
A
宗教与王权紧密结合
B
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
C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D
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用酒量很大”“足见当时社会饮酒之风的盛行”,可知当时酒的生产量较大,而酒酿造的原材料为粮食,因而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祭祀时饮酒量大,并未涉及王权与宗教的紧密结合,排除A项;国家治理提升指统治者和政府对国家治理的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改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贵族的饮酒风气,并没有平民的生活与之对比,无法得出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14)1873年,英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澳大利亚、爪哇、巴西、中国和日本都遭到冲击。1929年,纽约股市行情的剧变,转眼便波及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等地,商品积压、市场紧缩竟像瘟疫般漂洋过海并传播到最遥远的城市和农村。这反映了
(2025·河北9月阶段测试·2)下图为四川郫县出土的东汉龙虎戏璧《牛郎织女》画像石。该图可以用来研究东汉( )
(2024·云南昆明二模·1)据考古发现,约四千年前辽宁西部地区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址中不少房屋的外围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能已居住了几代人。遗址中的谷粒,大都是在不同房址中发现,且大部分房址都有自己的炉灶。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2024·福建宁德三模·4)南宋学者陈亮认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他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并痛斥那些“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陈亮的这些观点( )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3)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2024·福建宁德三模·3)东晋初期政府把南渡的北方侨民编入“白籍”,以别于南方土著的“黄籍”,并享有“不税不役”的待遇。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以现居地为准,不时将侨民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称为“土断”,至此“白籍”逐渐消失。“土断白籍”的推行( )
(2019·四川绵阳二模·24)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选做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广东肇庆高三二模·8)胡适建议用白话文来写作,并且成功地创造了非常清晰、有活力的文体,这种文体立即为自由而有前瞻性的人所接受。他建议学生避免用典、陈句和骈体;避免模仿古人;要以真意义、真内容、真感情来写作。胡适这一主张
图1出自《欧洲全球霸权之前:1250到1350的世界体系》,西方学者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绘制了一批相互重叠的贸易区域。据图,解读合理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19·海南高考模拟·12)《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2.
有学者写到:“事实上,人们一旦学会书写并需要支配叮当响的金属货币的时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中国早在就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说明( )
3.
观察下图,关于西方殖民者殖民区域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4.
(2024·河南中考·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
5.
重农学派是法国18世纪重要的思想流派。他们认为国家财富的根本在于土地和在土地上开展的农业,国家要优先发展农业,允许粮食自由买卖,废除封建义务,进而废除国家对工商业的限制,从而发展市场经济。其主张表明,该学派旨在通过经济改革(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