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从表面上来看,他统治时期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官职依然存在。但他假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享有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实际上的最高主宰者。”据此可知,“他”是( )
A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
B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C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D
罗马国家元首屋大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由“共和制”、“独揽国家大权”、“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可得,这个人是罗马国家元首屋大维,故选D项;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的时代,雅典并不存在元老院,排除A项;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位时期,波斯已经是帝国,与题干中的“共和制”不符,且波斯帝国也不存在“元老院”,排除B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时期,马其顿也已经是帝国,不存在共和制和元老院,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1)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9)1940年,党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中学部和实习工厂。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并与全国自然科学界保持联系。据此可知,相关活动的战略基点为( )
(2023··13)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这突出反映出
1949—1966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如《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等。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积极阅读,将之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或辅助书籍。这有利于( )
图2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对地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图2
(2024·河南郑州二模·11)中古时期,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多以小型成人的形象出现,如图4。自15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创作出顽皮或可爱的儿童形象,如图5。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
(2019·清华大学1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1)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南宋宫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
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热门试题
1.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看,春秋战国时代以前,我国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城市,而只能将其定位为城市的滥觞时期,即聚落、城堡、都城时期。下列不能为这一结论提供支撑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2.
商(朝)人对神灵素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硫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3.
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轻工业的投资比重将比“一五”计划的11.2%有所提高,农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将从“一五”计划的7.6%提高到10%左右。这一调整
4.
表1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表1这些考证( )
5.
(2018·湖南衡阳一模·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7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0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3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