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论”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为其早期代表),近年来逐渐被许多中国学者接受。
“变革”的内涵是“近代性”因素的产生和社会转型的开始。在长期的西方史学观主导话语权的背景下,“冲击----反应”学说影响很大。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性”因素产生是由于西方入侵造成的被动反应的结果。
而“唐宋变革论”则认为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早在唐宋时期而不是鸦片战争后就早于(起码不迟于)西方就出现了“近代性”因素。
作为学术“热点”,去年高三备考曾作为一个备考重点,没考到,今年依然看好。
现将“唐宋变革”宋朝部分(我比较看中宋朝部分,唐朝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已有较多资料,而思想部分前年才以“韩愈”为题切入考过)的变化稍加整理与大家分享交流。
整个考点分析共有10点,第一期推送1-6点,第二期推送7-10点,大家记得跟踪阅读呢
1、“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即国家承认完整的土地私有产权(唐朝的均田制限制土地产权的自由交易)
2、束缚商业自由的坊市制被街市制取代。(岳麓版教材有一定的史实支撑)
3、海上贸易高度繁荣。
宋朝市舶司每年征收海关税200万贯,进出口贸易额2000万贯。
4、商业信用发达。
两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类似有价证券)、交子、会子等商业信用。
5、国家税收结构变化:
农业税比重下降,商业税比重上升。南宋淳熙至绍熙年间,来自农业税的收入接近百分之八十五。
6、市场化的发展。
如民间衣食住行均通过市场解决,宋代江南一些地区农户已基本不再种田,“糊口之物,尽仰商贩”。政府采购也通过市场机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