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您现在位置:高分技巧> 浏览文章

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一)→ http://99.lsfyw.net/v-1-4037.aspx 


易错点16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掌握不准确

易错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易错点17 区分不清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本质 

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认为两种体制都体现了民主,其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2 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3 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4 实质:三省六部制式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易错点18 对二战后欧洲联合认识不全面 

易错分析 学生易将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当作美苏的威胁,另外,不能全面掌握联合的影响。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

③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

④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全面,下面梳理一下: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西欧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4)通过建国后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崛起。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逐渐衰退。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易错点20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易错分析:此知识点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中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又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自然因素。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宜发展农业。

③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易错点21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

易错原因:忽视教材中对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史实的描述。

1主要特点

①封建经济发展到顶峰: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部门增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成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工具先进等)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更名田、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有利的社会环境(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④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22“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易错分析:缺乏对“海禁”、蜜罐锁国政策相应了解。

1含义

①海禁政策: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的措施——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商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2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体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②清初实行海禁政策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3清朝的闭关政策

是清朝政府针对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等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因而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点2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易错分析:缺乏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的条件的深刻认识。下面梳理一下:

1有利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被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农产品、手工业品被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不利条件

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无法脱离土地。

②商人发财后往往买田置地,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易错点2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

易错分析:缺乏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有效掌握。下面总结一下: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5)税种由繁多到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易错点25重农抑商政策

易错点:缺乏对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了解。下面梳理一下:

1)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数统治者所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其目的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所以重农抑商对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政策中的“重农”是正确的,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易错点26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易错分析:不能通过城市的发展认识到中国古代商业的进步。

1)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含义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的发展。

2)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民又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重农”。

3)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抑商”。

4)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但到了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统治者仍推行这一政策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辩证地看,“重农”是正确的,但把商业和农业长期放在对立面,人为地抑制商业发展则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

 

易错点27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

易错分析:缺乏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的正确理解。

清朝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且自18世纪末起英国等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但是正常的中外贸易一直是存在的。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日本、朝鲜、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基本上是以朝贡形式进行的,数量少,规模小;另一类是西方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荷兰、西班牙、丹麦及俄国等,其中与俄国的贸易主要在陆路上进行,市场交易额不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最主要的是中英贸易。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地区——只许广州一地;范围——只许十三行进行;对输出商品的种类及数量的限制;对外商在华活动的限制。

2)在18世纪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呢绒、棉布、金属制品;中国输往英国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原料——茶叶、生丝、药材,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鸦片战争前几十年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激增,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易错点28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认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迹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加速了。

表现:

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2)农产品的商品化。

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在中国掠夺原料;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优势,自然经济缓慢解体,但并未完全解体;

2)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易错点29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征

易错点:没有认识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阶段。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和以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

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两者的不同点表现在:①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②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如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使中国沦为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同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哦,高三历史如何复习才能上一本的神器:

http://t.cn/RovwANb     http://t.cn/RovwSSR 


关键字:纠错 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