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内蒙古通辽·8)学者萧冬连指出:“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最终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获得了合法性,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这里所说的“政策底线”应指( )
A
举国动员体制
B
社会保障制度
C
市场经济体制
D
人民公社体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历史背景知识,农村改革初期,农民通过包产到户等方式冲击了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这一体制正是当时被农民冲击的 “政策底线”。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代,故选D项;举国动员体制更多关联到国家层面的整体动员,而非特指农村改革,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并非农村改革初期农民冲击的政策底线,此时,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没有阻碍社会发展,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农村改革之后,因此不符合题目描述的“政策底线”, 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6·黑龙江龙东·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对图1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2021·海南省·9)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2023·四川达州·8)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图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解读,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图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2 辽宁舰 图3 翟志刚太空漫步
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浮夸风”现象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2014·青海西宁·9)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什么计划( )
(2023·江苏宿迁·14)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
(2023·江苏宿迁·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热门试题
1.
下表为明清间美洲白银每年经菲律宾输入中国数额变化概况。表1上述现象
2.
(2024·河南叶县高级中学高二月考·10)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土司官员由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清代则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元、清两代的做法都
3.
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研究中国,孟德斯鸠指责中国政体的专制主义,伏尔泰却认为中国政体深受儒家约束,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4.
元代,舶商、海商成为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专称,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橄浦杨氏、泉州浦氏等。至元二十三年制定的“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占绝大多数。这体现了( )
5.
(2023·福建·23)如图圈注的国家名称以图中人物的名字命名。这是为了纪念该人物( )图1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