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二经济史
>
中国现代经济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和C,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农业集体化,故选D。
相关题目
(2017.4·浙江高考选考·1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2013.上海单科.30)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2007.广东历史.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2019·海南高考·13)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图6(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2010.上海单科.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2008.广东理基.6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2010.江苏单科.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法西洋之善法”,不仅要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还应系统学习其法规、制度,“变风气法度”,与“西人并雄”。上述主张( )
2.
(2020·山东东营·12)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3.
(2019·广西百色·1)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4.
(2022·西藏·4)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5.
(2020·吉林长春三模·32)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身居要职的宫廷大臣、他们承认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观点,但却对这些观点进行曲解,认为人民已经通过契约授权皇帝,并使得皇帝的意志具有了法律的效率。其旨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