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一政治史
>
中国现代政治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07.江苏单科.15)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写入了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题目
(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2009.山东基能.9)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2014.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2017·天津高考·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2012.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2009.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2012.北京文综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图8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永乐元年,获取帝位不久的朱棣,因古今事物散于众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下令解缙等翰林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编纂完成后,朱棣亲撰序文:“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据《明太宗实录》等整理材料二 1860年,翰林院遭到列强洗劫,加上一些官员监守自盗,《永乐大典》破坏严重。1894年清点时已不足800册。庚子事变,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毁于大火,一部分被劫掠他乡。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东渡日本贩卖。一摘编自张升《《水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等材料三 表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永乐大典》回流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情况(部分)。——摘编自陈红彦《<永乐大典>的收藏及流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乐大典》的价值。(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大典》在晚清散佚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加速国宝回流”话题提出你的建议。(4分)
2.
(2016·湖南衡阳·3)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
3.
有学者指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 )
4.
(2023·云南·13)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5.
(2024·山东潍坊·2)《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