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世纪60—8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修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建筑,如索马里国家剧院、苏丹喀土穆友谊厅、扎伊尔人民宫、喀麦隆会议大厦以及刚果(布)会议大厦等。这些大型建筑的修建( )
A
体现了非洲均衡发展
B
消除了殖民主义影响
C
促进了民族国家建构
D
化解了社会内部矛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20世纪60—8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后,修建索马里国家剧院等大型建筑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标志性工程强化国家认同和主权象征,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故选C项;非洲国家发展存在严重区域和城乡的不平衡,这些建筑集中于首都或大城市,未能改变整体不均衡的格局,排除A项;殖民主义影响如经济依赖和边界纠纷持续存在,修建大型标志性建筑不能解决新殖民主义渗透的问题,排除B项;社会内部矛盾复杂多样,大型建筑修建与化解社会内部矛盾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5分)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2024·北京高考·14)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
7世纪中期,哈里发欧默尔规定:“不得将被征服者作为奴隶据为己有”,“不得随意侵吞他们的财产或通过其他形式加以奴役”,被征服地区的贡税由全体阿拉伯人“共同享用”。该规定有助于( )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
(2024·广东高考·13)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2020.7·天津高考·5)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2024·湖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6分))
12世纪,历史学家、主教鄂图在《双城史》中提出著名的“帝国迁移”说,认为“人类的力量和智慧”依次从巴比伦人转移到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最后转移到法兰克人。鄂图旨在强调( )
热门试题
1.
(2023·山东临沂一模·8)图1是现存于中国财税博物馆的一张“红军临时借谷证”,是1934年10月以红色政权信誉作为担保的特殊“借条”。内容为苏维埃政府在江西瑞金县河西区借得干谷500斤,落款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它见证了 图1
2.
(2013·湖南长沙卷·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3.
考古学者在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发掘出土唐代文书800余件,包括汉文木简和粟特文残片,以及波斯玻璃器皿残片。其中一份汉文木简记载“骠骑将军令:烽铺卫士严查商旅通关文牒”。这一发现最能说明( )
4.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二模·25)《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
5.
(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