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10)774年,查理大帝率军前往罗马,解救罗马教廷免遭伦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莱奥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内部的帮派斗争,摆脱了意大利世俗贵族的控制。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增强
B
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C
罗马教廷是维护君权的重要力量
D
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利益一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从题干中查理大帝的活动可以看出,查理大帝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结合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欧洲王权需要教权的支持,故选C项。题干中未涉及摆脱教权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王权与教权的相互维护,不是斗争,排除B项;中世纪时的教会与世俗王权是有斗争的,二者的利益并不一致,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1·全国甲卷高考·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2022·辽宁省辽高三上期中考试·14)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答案】
(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1)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措( )
“河南地”是先秦、秦汉之际用以表示内蒙古西部地理单元的专用名词。《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再度收复秦末汉初已然尽失的“河南地”,并同时迁徙移民定居,此期,汉王朝“移民以戍边”成为稳定北边的必取措施。这些措施意在( )
(2018·海南高考·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
(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2021·广东肇庆一模·12)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列宁指出“每一个口号都应当以一定政治形势的全部特点为依据”。七月流血事件之前,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七月流血事件后,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实际上攫取了国家政权,因此“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已不适用,必须收回;9月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全国大多数苏维埃,列宁再次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据此可知,“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提出、收回和再提出( )
(2012·北京文综·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25·云南昆明云南师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12)据学者们的估算,1500年以前欧洲的黄金存量约为3500吨,白银存量约为37000吨。1500—1650年间欧洲大约从美洲输入了180吨黄金,16000吨白银,也就是说美洲金银的进入大约只增加了欧洲贵金属存量的一半左右,而同一时期,西欧各国的物价大约上涨了5倍。由材料可推知,16世纪发生的价格革命( )
2.
(2023·四川攀枝花·24)《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由此可知,《宅地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
3.
秦统一六国之后,乡里成为绝大多数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秦朝的乡里制度将人们登记在相同的乡里户籍上,且不可随便流动迁移。这表明秦朝的乡里制度( )
4.
(2024·广东中考·13)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
5.
(2024·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3)元代思想家许衡称“宋文章近理者多,然得实理者亦少”,提出将“理”“道”施之于日用平常;主张设立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于学,以明父子君臣之大伦”。这表明许衡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