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湖南高考·12)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
A
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
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
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
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吸收了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的习惯法,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选D项;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形成于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与“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不符,排除B项;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与“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不符,且罗马法的主要部分应该是成文法,排除C项。
相关题目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魏书》所载北朝人物籍贯:明确的,作者直书其籍贯;声称出自某郡望的,如证实为攀附,作者直书其实际籍贯,如真伪难辨,作者注为“自云”。“自云”并不意味着攀附,只是存疑。这反映了北朝(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1949年2月,毛泽东在一则电文中发出指示,要求部队制印长江以南及西北、西南的简明地图,图上要有大的河流、山脉,有省界及大、中城市的名称等,发给营部以上各级机关,尽量使一切识字的连长、排长及战士都能阅。这一指示( )
(2020.7·江苏高考·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采 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5分)
1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热门试题
1.
(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2.
(2019·福建厦门一模·30)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化反映出
3.
(2024·四川宜宾·14)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同时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一切大权”。这说明明治维新(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群学思想是梁启超社会变革主张的基石。“群”是道德和政治的共同体,如何实现良好群治是重拾中华民族信心的关键。他主张用礼治、法治、德治作为三种治理手段,以强化法治精神来弥补礼治的不足;着眼未来,他提倡德治以期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性“大群”。——摘编自钟艳艳卢致远《礼治、法治、德治:梁启超群学思想的三个维度》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围绕“社会治理”,自拟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2024·福建莆田二模·7)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1931—1934)有关苏联的报道统计《红色中华》苏联叙事(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