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存在,故A项错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地位下降说明政府的行政效率无法得到极大提高,故B项错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是为了分散相权,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表明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所变化,这两种变化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C项正确;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决策权归皇帝,中书省、门下省无决策权,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1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
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表1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表1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2024·天津高考真题·8)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运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
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 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萄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热门试题
1.
曹魏时期,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 而死。有人骂嵇绍为仇人卖命“不孝之罪通于天”,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奉为忠义楷模,并再三褒奖。这说明,西晋时期
2.
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
如图为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
4.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5.
(2024·江西上饶二模·13)问世于1591年的《遵生八笺》记载,辣根经由南洋进入浙江、广东,称为“晋椒”。18世纪传入西南地区,被称为“海椒”。美国汉学家达白安从辣椒的命名情况以及可能传播的三条路线得出了辣椒传播的相关结论。结合图1,从历史解析角度来看,这一结论最有可能是( )图1 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