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可知《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是参考西方法律编纂;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一所涉及的时间,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时代特征,总结“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第三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可知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是在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是“整风”“反右”和“四清运动”等政治运动,从材料二“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知中断的原因是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第二小问条件,从材料二时间“1954~1956年”、“1962~1964年”,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政策,可知当时“经济社会条件”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第一小问历程,从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可概括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三可知,民法典发展历程是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并且是速度不断加快,内容不断完善,故可总结特点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第三小问因素,从三则材料,可知推动民法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结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可知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