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题目
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隋。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幕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4 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
图1是魏晋时期学术文化地理分布示意图。这一分布格局反映出( )图1
(2024·甘肃高考·10)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经济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浩浩荡荡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这是此类保护主义措施中的第一个。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随后几年,英国通过与荷兰的战争以及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为资产阶级的对外贸易开辟了道路。——选编自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材料二二战后,联合成为欧洲一些政治家的共识。1946年,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只有联合,欧洲才可能复兴。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条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方式。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上述六国就关税税率达成一致。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成立,12个国家同属一个组织,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摘编自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材料三回顾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发展历史,多边贸易体制从建立到不断完善,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从GATT1947临时适用一直到1961年狄龙回合以前的多边贸易谈判,GATT只有33个主要国家,乌拉圭回合则达到124个参加方。截至2008年,WTO成员有153个。WTO自成立以来,在完善和实施乌拉圭回合协定、建立健全的多边贸易体制构架、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及加强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曹建明等《世界贸易组织》(1)阅读材料一,概括英国为开辟“资产阶级的对外贸易”道路所采取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英荷战争的性质。(5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六国签署的条约名称及“全新的一体化方式”的核心内容。以20世纪为限,概括欧盟成立后一体化继续发展的重要表现。(5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说明WTO为什么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5分)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图6 第一步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热门试题
1.
(2013.海南单科.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图2
2.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3.
中国古代中央政权曾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管理,如汉朝设立护乌桓校尉。此后,诸多王朝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加强管辖。下列有关示意图中①②③填写正确的是( )
4.
(2020·清华大学高三1月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9)据统计,1865—1905 年,超过 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 年,超过 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5.
(2017·黑龙江龙东【森工·农垦】 ·20)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其不相关的事件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