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史
记
·太史公
自序》
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
《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
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古代的史家与史籍——司马迁与《史记》 【解析】口述史料题中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体现了司马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故B项正确;注重文学价值,材料中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司马迁秉承朝廷旨意著史,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3·福建高考·1)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
(2024·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南诏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区的地方交通网。唐朝时西南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南诏政权兴起,逐步统一了云南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既通往中原,也连接了通往缅甸、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诏古道修建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诏古道修建的影响。(7分)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2021·辽宁高考·16)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符合欧盟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 ② ③ ④
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2020.7·浙江高考·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2017·天津高考·12)(16分)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
(2024·甘肃高考·12)13世纪,巴黎大学成立之初,主座教堂主事(高级神职人员)掌握授予教师执教资格的专有权。之后,教皇颁布谕令,规定主事只能根据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向申请者授予执教资格。执教资格授予权的变化表明,巴黎大学中( )
(2023·辽宁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热门试题
1.
(2023·江苏镇江·14)“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我们采取这个政策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材料中的“这个政策”是( )
2.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表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政治人物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据人民网·国际专题《看走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等从上述图文材料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以上人物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提出有关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封锁珠江海面后,狼奔豕突,依据之前英商在东南海域测绘的图纸一路北上,占领既定的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直达天津,剑指北京。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4.
(2019·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31)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5.
中共七大:____年_____月(只写数字 格式:年.月)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