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和《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东汉时期的民德水平最高,这主要和当时的国家政策、儒佛思想的传播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儒、佛思想传播提升了民德水平。关于阐释可从东汉时期,社会稳定、政府推行德政,以儒治国、对孝悌和名节的鼓励、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民德提升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晚清时期民德降至冰点,这主要和外国侵略、政局动荡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晚清时期随着外国的侵略、政局动荡导致民德降至冰点。关于阐释可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国内农民起义及清政府对百姓的盘剥等角度分析对民德降至冰点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根据材料“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和《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东汉时期民德水平最高,这主要和当时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东汉儒学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公德。关于阐释可从东汉初年新统治秩序的建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察举制的标准及党锢之祸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公德提升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根据《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公德的发展水平不一,这主要和国家政局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国家政局影响到社会公德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儒学的影响、明清易代对明清之际新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社会公德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候选郎中陈时政奏请:“日本伊藤(博文)罢相来游中土……查伊藤既为日本维新之臣,必能识新政之纲领,知变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 翰林院编修黄曾源奏陈:“建议之臣言联英、日以拒俄者,十之八九,而言和俄以疑英、日者,盖百不得一矣……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胜言者矣”“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
——据《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材料二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向严复询问变法对策。严对曰:“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
——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陈时政、黄曾源、严复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
[$
(1)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主张任用伊藤博文参与维新变法;黄曾源: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认为应该联合俄国,制约英、日;严复:主张光绪帝出国考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到全国各地调研,争取民心。
(2)三人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变法图强,都体现爱国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无法清醒认识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本质;无论日本还是英国,他们的强国之路只可以借鉴学习,不可照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救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