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河南洛阳高三摸底·22)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这一时期世界贸易额的变化
A
根源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B
得益于世界生产力不断提高
C
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D
有利于全球财富的合理分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世界贸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一时期正在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生产力的进步,故选B项;现代交通工具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不是根源,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而非世界贸易额的推动,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合理分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10)14世纪后期,在意大利的大学里“哲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完全受理性标准指导的学科而运作。经院哲学家们为其根据自然法则而非求助于神学论证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辩护。”这一现象反映了西欧
(2019·河南开封一模·27)《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答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2025·广东肇庆高三一模·8)1918年,《新青年》开辟“易卜生号”,除了宣传胡适等人批判传统戏剧的言论外,还刊登了旧剧剧评家张厚载为旧剧辩护的文章,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中国旧剧逐渐摆脱了所谓“野蛮落后”“原始低等”的标签。这反映出( )
唐代《杂令》规定可“役身折酬”;宋代则不同,太宗至道二年(996)降诏:“凡贫人负富人息钱无以偿,没入男女为奴婢者,限诏到并令检勘,还其父母,敢隐匿者治罪。”这一变化( )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1905年11月,应淸政府约束留日学生政治活动的要求,日本政府颁布“取缔规则”。此举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罢课退学风潮,迫使日本当局暂停实施“规则”。这—亊件
1920年,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1925年,美国作为观察员参与了两次在日内瓦举行的重要会议,分别是关于鸦片贸易和武器贸易的;1930年,美国共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有5名常任代表。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潞安有著名的丝织业,最盛时“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分为六班七十二号”,但当地不养蚕缫丝;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除非发动农民群众的人力和物力,否则中国就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只有迅速地实行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才能得到农民的合作。”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
2.
魏源在某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3.
(2025·贵州贵阳摸底考试·4)北宋时,车、轿、马以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人们生辰忌日,要想诵经设斋;可以在早晨到桥市街巷口去请僧尼道士,他们罗立会聚,侯人请唤,谓之“罗斋”。这些现象( )
4.
(2024·北京高考·11)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5.
(14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