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内蒙古赤峰·1)中国新闻网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
A
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
B
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
C
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D
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可知,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原始文化一起组成了中华文明,故选A项;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依据有很多,考古发现的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但说红山文化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太绝对了,忽视了其他原始文明的地位和价值,排除B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的代表性器物,不是红山文化的,排除C项;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当时的远古人类已经与现代人基本没有区别,无法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3·湖南常德卷·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2023·湖南衡阳·22)西汉时期,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是( )
(2023·陕西(A卷)·1)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2019·四川乐山·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2023·黑龙江牡丹江·3)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2023·广东·3)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2019·新疆自治区·1)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
(2023·江苏泰州·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1)“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2024·山东滨州·2)《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由材料可知( )
热门试题
1.
下图是中国古代纺织业分布的变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2.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3.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4.
(2024·福建龙岩三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北宋朝廷认为官廪“九年之蓄”,不仅能“遇凶荒赈发济民”,而且可使“西(夏)夷北(辽)边,望而不敢近”。虽然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粮食增产,但由于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和隐匿田产,官廪粮储常仅占总储量25%左右。除截拨漕粮、仓储赈粜、丰粮区“和籴”等救济手段,北宋朝廷秉承“取民有制,故民力常宽”原则,也以较高粮价承诺和减免流通税,劝诱商人依托运河网络,长距离贩粮至缺粮区。此外,相较北方从东南转运官粮为主的流通方式,长江以南的民间商品粮流通现象更为普遍。——摘编自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等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科学种田,实行良种培育、土壤培肥、农业机械化等措施,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坚持“立足国内、全球供应”,允许外国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也鼓励中国粮食企业深化国际合作。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年均增产158.3亿斤,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北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的认识。(4分)
5.
(2024·浙江高考·14)1923年,张闻天的一篇译文提及,“(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做纯粹的社会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尚未到来;他也不会做纯粹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已在衰败了。他是过去与未来的唯一的结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底原素(的元素)混合的同时存在。……而现在苏维埃共和国正在这种界限上。”文中的“混合”指向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3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4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