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7·山东聊城·2)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A
问鼎中原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三顾茅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A项,源自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楚庄王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意欲北上中原,与晋国争夺天下霸权。故A项正确。B项,源自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赵国将领赵括熟读兵法但不懂实际指挥,致使赵国战败。故B项错误。C项,源自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故C项错误。D项,源自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相关题目
(2023·辽宁鞍山·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立军功换取爵位”等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2018·黑龙江龙东·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2024·湖北中考·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2019·北京市·4)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2023·甘肃兰州·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2024·湖南中考·2)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2024·江苏宿迁·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古代逐渐形成了“南稻北麦,南甜北咸”的饮食风格。下列源自西域的食物传入中原后,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些食物的传入始于( )
(2016·广东梅州·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2024·贵州贵阳·3)如表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2022·山东东营·2)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
热门试题
1.
(2025·河南高三12月联考·3)有学者提出,古人在丝绸之路上旅行,首先需要申请公验与过所(官方批准的通行文书),行前要准备旅行指南类书籍和会话练习簿(民族语言或外语),商人需要计账以及订立契约,旅行还可能携带替人转交的书信,有些求法僧还要写巡礼记录。该学者可借此论证( )
2.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军事的较量,还是一场国家间广播宣传的较量。广播在当时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并以其时效性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传播优势在大战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受到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反击构成的。受到侵略的国家通过国内外的广播鼓舞民心,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辱,激励地下抵抗运动战士的斗志。例如流亡英国的戴高乐将军经常通过BBC发表演说,鼓舞受到侵略的法国民众,并领导地下抵抗运动。1940年6月28日,他在BBC发表广播演说后的一个星期,便有几百人集合到地下抵抗运动的旗帜下。再如,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斯大林极富鼓舞性的演说下,苏联民众纷纷投入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摘编自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第四战线”较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战线”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9分)
3.
达尔文《物种起源》:_____
4.
(2022·广东省一模·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十字路口,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想把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得阿富汗政局长期动荡不安。1979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亲苏的塔拉基政府倒台,苏联当局于是直接出兵阿富汗。苏联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召开紧急特别大会,以104票赞成、18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甚至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对抗,如对苏联实行谷物和先进技术禁运,推迟批准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增加军费开支等。此外,美国政府还“授权中情局秘密援助阿富汗反对亲苏政权的穆斯林游击队”。1986年11月13日,苏联最终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撤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到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持续近10年的阿富汗战争使苏联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戈尔巴乔夫甚至称之为“流血不止的伤口”。——摘编自白建才《论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政策与隐蔽行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后果。(6分)
5.
(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