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苏镇江·1) 战国时期某思想学派认为,治国首先要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必须用“术”,再次以法为教。该思想学派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加强中央集权”“以法为教”和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强化君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重视法律和权谋在政治中的作用,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与加强中央集权和运用权谋策略不符,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和反对浪费,与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为教不符,排除C项;儒家主张仁爱、礼制和道德教化,而非法律和权谋,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山东青岛·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 90 周年,2019 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2023·湖北恩施·2)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2016·湖南怀化·2)《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2023·湖南株洲·1)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神农”指的是( )
(2022·山东青岛·1)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榫卯结构示例图
(2023·江苏泰州·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2020·湖南衡阳·1)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2016·山东东营·4)“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2019·广西桂林·1)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我们也称他为
(2023·辽宁营口·2)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最重要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这条“大通道”的起点是( )
热门试题
1.
(2018.4·浙江高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2.
(2022·湖南·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图2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
3.
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农民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
4.
(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5.
19世纪50年代,挂洋旗的轮船经常在江南的城市与上海之间运送丝绸和现金等。1864至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航运。李鸿章此举,主要是基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17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1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64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