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广东中考·5)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
A
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
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还能使用汉文写作”可知,魏晋时期,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产生很大影响,当地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为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强,故选C项;儒家学说的包容性体现在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等方面,与朝鲜无关,排除A项;鉴真东渡是去日本,与朝鲜无关,且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无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天津市·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 )
(2023·浙江绍兴·1)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 )
(2020·广西南宁北部湾·2)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2022·深圳·1)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炭化稻米
(2020·湖南益阳·2)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候,其后子孙以国为姓。材料反映与陈姓的姓氏来源有关的制度是
(2017·安徽·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2019·北京市·4)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2023·江苏无锡·4)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2024·广西中考·3)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
(2023·内蒙古赤峰·1)中国新闻网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
热门试题
1.
(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29)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2.
(2007·海南单科·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3.
(2018·天津河北区二模·4)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5.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11)小华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看到残垣断壁,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火烧圆明园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8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51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9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