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连云港·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
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
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题干对“历史解释”的诠释,D项所述是对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举措的历史认识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故选D项;A项所述是对“元朝设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具体历史史实的陈述,没有对其进行评价,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B项是对“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C项是对“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的具体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3·广西桂林·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6)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台湾府
(2020·山东东营[八年级]·9)“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做法能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2020·湖南怀化·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2022·江苏无锡·5)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吸收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2)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2019·黑龙江大庆·14)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2014·浙江丽水·7)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影视剧,主人公及其功绩相符的一组是( )
(2013·湖南湘潭卷·4)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2022·四川眉山·3)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热门试题
1.
(2018·山东日照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8分)
2.
(2020·安徽合肥一模·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年初,中国先后与东欧五国签订了历史类和语言类留学生的双向派遣协议、技术类留学生的单向派遗协议。这些留学生负笈国外,开辟了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先河。此后,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埃及、印度等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不惜中断国外的学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摘编自李涛《中华留学教育史录》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批52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从此揭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政策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和独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此后,出国留学出现了留学渠道逐渐增多、留学规模逐渐扩大、出国热潮逐步形成的总趋势。——摘编自刘艳《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留学教育发展的意义。(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
(2007.江苏历史.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5.
(2024·江苏南通高二上10月月考·7)清王朝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在云贵川等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和“社学”,在川藏地区明确规定“夷民子女”必须要在规定年龄入学,并对学生进行补贴。清政府这些措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7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3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