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
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
相关题目
(2021·清华大学高三学术能力测试·26)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须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巡视刑狱、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
(15分)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6分)
(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2009·广东单科·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春秋时期,“工商食官”逐渐被冲破。一批新兴私营工商业主逐渐拥有庞大资产,“贵”的阶级外,又增加“富"的阶级,“贵”“富”由合一走向分离。这一变化促成社会结构由贵贱等级转向为( )
(2023·广东高考·3) 表1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2010·芜湖市高三期末)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2007.山东文综.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2023.6·浙江高考·7)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热门试题
1.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29.2l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汉代的人们一般认为,死刑只能在死亡和衰落的季节执行,也就是在秋冬两季执行而不能在春季,否则就妨碍了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灾害。它体现的理念主要是
3.
(2022·山东泰安四模·1)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等相关词语,还有如“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等短句。这反映出当时
4.
两汉时期,士人源源不断地流向官场。据不完全统计,西汉一代有355位士人进入官场,东汉一代有741位士人进入官场,其中出身普通家庭的士人多于出身仕家庭的士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5.
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材料表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