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0·广东顺德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0)1973年,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走出困境,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可能有( )
A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B
建立福利国家
C
加大国家干预力度
D
实行凯恩斯主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中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因此为走出困境,需要减少国家干预,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建立福利国家依靠的是国家政府的公共开支,会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不利于走出困境,排除B项;此时应降低国家干预的力度而非加大,排除C项;凯恩斯主义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天津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8)下列遗址最能体现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转折的是
(2021·山东菏泽高二第一学期期末·5)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入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2016·山东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2017.4·浙江高考选考·17)“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
(2021·山东六校高二第二阶段联合考试·13)1531年,世界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
(2023·江苏高考·11)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2011·海南单科·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滨州二模·10)《汉谟拉比法典》对作为报酬分配给士兵的“服役田”作了相关规定(如图5所示)这些规定旨在强调( )图5
2.
1925年6月,苏联红军总政治部制定了农业人才培训的详细规定。复员军人可按兴趣选择税收政策、土地规划利用、互助委员会、乡村图书馆等培训班。培训班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班长。该规定
3.
(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3)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自主持集体商 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4.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14)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战前3684人减至1561 人,精减率达58%;193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制和管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这些举措旨在
5.
(2013·湖南长沙卷·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