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1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是定形与不定形的统一,是在永远运动变化着的,但变中有不变。他认为火在运动中具有自身规律和尺度,这个规律和尺度就是“逻各斯”,或者说是“道”,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道”。这一观点
A
蕴含了理性主义精神
B
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C
揭示了宇宙基本法则
D
体现了唯心主义的思想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可知赫拉克利特看到了“运动中具有自身规律和尺度”,对规律的认可是理性主义精神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中完全没有体现出他对人的作用、人的价值的判断和态度倾向,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万物的本原并不是火,因而不能说他揭示了宇宙基本法则,排除C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外在具体存在某种事物,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清代前中期,各省税款由户部统一调拨。后由于财政困难,1853年,清廷逾令各省每年将库款“按年定数指拨解部”,各省督抚筹款上解,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地方财政系统。这说明当时( )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史分成六个时段(时代),下图是其中“第一个时段(时代)”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于
绘画《叔叔喝水》(作于1972年)中,一位系着红领巾、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少女正热情地将奶茶递给解放军叔叔。此后,该画在20世纪70年代曾作为年画遍布城乡。这表明
(2024·江西上饶一模·12)1127年,威廉·克里托伯爵授予圣奥梅尔城市特许状,确认市民古已有之的牧草权和免除军役权,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据此可知,特许状的授予有助于( )
(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2)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
(2024·浙江温州二模·19)1898年,梁启超创意的《皇朝经世文新编》刊行,书中“地球事势通论”这样评述某一事件:“强藩世室之家乘间而起,废封建之制而为郡县,易锁国之党而成维新”“举国嚣嚣咸有愤心,精神丕振上下一治。习英荷之语言、法英国之商务、师美洲之学校、效德国之军制。”此事为( )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14)1747年,湖南巡抚杨锡绂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杨锡绂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明代中后期福建邵武府对于经济的态度强调“积些谷”“多置田”。清中叶以来则出现“士见义不为,见利必趋”“嫁女犹从厚,设筵必欲丰”等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 )
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下表为唐代主要时期科举出身宰相统计表。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度( )
(2025·浙江强基联盟高三上12月联考·6)毛泽东曾指出:“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可见,国民革命( )
热门试题
1.
(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捉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材料二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8分)
3.
(2022·江苏宿迁·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4.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如太阳一般将自己的政治抱负、艺术追求、审美趣味辐射到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废除宰相职位;修建新宫凡尔赛宫:解除贵族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变贵族为宫廷成员;剥夺新教徒的一切合法地位。这些措施旨在( )
5.
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前査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