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唐太宗曾对臣下说:“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据此可知,唐太宗( )
A
宽减赋役,藏富于民
B
鼓励进言,虚怀纳谏
C
发展科举,广纳俊才
D
增设宰相,集思广益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唐太宗说的大概意思为隋炀帝的时代,内外众官,务相顺从……等到天下大乱,家与国一起灭亡,虽然其间有幸免的人,也要被时论针砭,恶名永远不能磨灭。可见唐太宗认为臣子一味阿谀奉承的做法可能会致使自己难以善终,以此告诫大臣们应该明辨得失,直言敢谏。说明唐太宗鼓励进言,虚怀纳谏,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希望大臣的敢于直言,没有涉及到民生问题,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对大臣的要求,不是选拔人才,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宰相的增设问题,是在鼓励大臣直言,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清末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其中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与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此项制度正式设立于( )
(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10)图3为2016年农民画家陈少元创作的宣传画《肩挑勤与善,日子好如歌》(又名《瑶家女》),画中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肩挑着稻草,四周被螺旋状排列的鸭群所环绕,鸭群奔向的远处有着密集的建筑物。从创作背景来看,这一画作 图3
(2024·吉林五校高三联合模拟·4)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由于北宋统治者奖励经学,提倡恢复礼制,出现了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热潮;墨拓术及印刷术的发展,为金石文字流传提供了条件。金石学逐渐产生,其产生对史学研究
(2023··16)1940年8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党中央从中央财经部、各党政军机关和其他学院抽调一部分有理工科和农业知识的科技人员前来任教。随后,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协会也相继成立。这主要说明
(2024·河北邢台一模·5)明太祖曾指出:“予观古昔,救民者必成功,害民者必速祸。";于是他“令天下县分各立预备四仓,官为余谷收贮以备赈济﹐就择本地年高笃实民人管理”;规定凡遇岁饥先发仓廪以贷民然后奏闻;对赈济迟缓、坐盗仓粮、瞒报灾情的渎职腐败现象,重惩不贷。明太祖此举( )
(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第二次联考题·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6分)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其军校生活时说:“政治部主任开始是戴季陶,此人初次演讲就贩卖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一套,因而学生轰他,不久便下了台。嗣后政治部主任换成了周恩来同志。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军校的政治工作相当活跃,革命性、战斗性都很强,有力激发了师生的革命热忱。”其所说的“革命热忱”是指( )
1936年,毛泽东在回答美国作家斯诺关于苏俄、外蒙古是否会援助中国的看法时说,中国人民一旦有了他们自己的政府,开始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是全世界的事,苏联、英美都不能保持中立。这反映了毛泽东( )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导(276—339)出身于北方世家大族。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王导就与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西晋灭亡后,王导劝司马睿南渡江南。初到建邺,当地世家大族对司马睿的态度非常冷淡。王导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司马睿乘肩舆出游时,率领北方南渡的世族皆骑马随从。江南世族见到这种形势,就相率拜于道左。借此机会,王导劝司马睿重用顾荣、贺循等江南望族。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因此,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王导为丞相后,为了进一步获得江南世族的支持,向太尉陆玩请婚。当时南方大族在书法、语言等方面相效仿北方世族,中原语言是通行的语言,王导却主动学习吴地方言。为避免南渡的北方流民与当地世族产生矛盾,王导将他们迁至吴人世族力量较弱,人口稀少的会稽等郡。王导的这些举措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举措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导在历史上的贡献。(7分)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指出,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后来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出现这些失误从本质上是
热门试题
1.
(2021·辽宁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10分)(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5分)
2.
(202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
3.
(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4.
(2014·四川遂宁·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